第552章 老山多来访,陈雪茹要传承传统文化_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
课间小说网 >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> 第552章 老山多来访,陈雪茹要传承传统文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52章 老山多来访,陈雪茹要传承传统文化

  “我原本也不相信李爱国就是报纸上的那个,现在外国专家来了哎,以后我这大院的一大爷位置,说不定要被李爱国抢走了。”

  一大妈将一碗棒子面粥摆在易中海面前。

  “老易,有没有一种可能,人家爱国压根不在乎你一大爷的位置?”

  “这怎么可能!”易中海瞪大眼。

  一大妈知道易中海已经魔怔了,不再提这事儿,笑着宽慰他。

  “这次你没有得罪李爱国,有什么好怕的。”

  “对啊。”易中海醒悟过来,猛地一拍大腿。

  他松了口气后,回过神来,重新摆出一大爷谱。

  “能制造火车又能怎么样,他只要是住户,在这大院里就该归我这个一大爷管理。”

  一大妈:“.”

  易中海端起碗,喝了口棒子面粥。

  闻到那喷香的味道,只觉得棒子面粥难以下咽。

  李爱国家。

  一场家宴宾客尽欢。

  饭菜倒是其次,老山多尤其对李爱国的药酒感兴趣。

  那药酒进到肚子里,浑身毛孔舒张,舒坦极了,并且下腹部还有一股热流涌动,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感。

  “爱国同志,你这灵龟展示酒是个好东西哇。”菲利普此时也双眼放出光芒。

  他比老山多年轻几岁,大概四十岁的年纪,正是走下坡路的年纪。

  关键是这货的媳妇儿是他的学生,只有二十多岁。

  “既然两位喜欢,我就分别送你们一坛子。”李爱国让陈雪茹从柜子里取出两坛子酒,摆在了桌子上。

  老山多和菲利普连声感谢。

  “陈雪茹同志,我看你挺喜欢Matyó刺绣,等回到匈牙利,我让妻子给你媳妇儿做一套带刺绣的布拉吉。”

  光头菲利普觉得占了便宜,主动提议道:“我妻子是祖传的手艺,她的Matyó刺绣漂亮极了。”

  陈雪茹是裁缝出身,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精致的刺绣,自然很感兴趣,得到李爱国的点头后,一口答应了下来。

  几人闲扯了几句,李爱国找了个借口,将老山多请进了自己的书房内。

  老山多看着书架上密密麻麻的书籍,笑着说道:“李司机,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你这么爱看书的书籍。”

  李爱国给他倒了一搪瓷缸子茶,道:“山多尔先生,你今天来到这里,恐怕是为了兴师问罪的吧。”

  闻言,老山多僵硬在原地。

  他盯着李爱国看了片刻,突然苦笑两声。

  “还真被你猜中了,在刚才进到书房里之前,我已经想好了该怎么质问你。

  质问你,为什么要把我泄露给你的消息告诉你们的领导。”

  “现在呢?”

  “现在我发现自己好像误会了。

  就这些关于内燃机的最新期刊,已经足以说明你对内燃机有深刻的了解。

  就算没有我的提醒,你也会提出建议。”

  老山多苦笑两声坐在椅子上。

  当时,你也没提醒啊.李爱国点上根烟淡淡的抽起来,示意老山多继续。

  老山多叹口气道:“事实跟你猜测的一样,我们在得到老毛子ND1型内燃机车技术后,以为捡到了宝贝。

  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出了几台原型机。

  谁知道ND1型内燃机车压根没办法负担运输任务。

  意识到这一点后,我们便打算放弃ND1型内燃机车。

  正好你们这边对内燃机技术感兴趣。

  我们就打算废物利用,谁知道你们却放弃购买了。”

  “废物利用?我看是准备坑我们吧?”李爱国笑呵呵道。

  老山多面色赤红:“咱们是技术人员,技术上的事情怎么能称为坑呢!那叫做路线不同。”

  老山多的做法,看起来有些“无耻”。

  但是,在国际技术交易中却很常见。

  特别是咱们这边喜欢外行指导内行

  那些对技术不熟悉的领导,只要听到是国际高新技术,就愿意花高价购买。

  结果买回来的设备其实是已经被淘汰的货色。

  所以,更加容易踩坑。

  技术人员也是有祖国的,李爱国倒是不能责备老山多。

  李爱国顶住巨大压力,坚持反对交换技术的做法,引起了老山多的赞叹。

  当初他就是没有顶住压力,以至于人民铁道部花费了巨大代价,引进了ND1内燃机技术。

  “李司机,你是我的朋友。”

  看着老山多郑重的样子,李爱国轻轻吐出两个字,“朋友!”

  一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。

  两人闲扯一阵子,约定以后经常书信来往,交流火车设计和制造的心得。

  老山多和菲利普是要随着匈牙利大统领一块乘专机回去,便提出了告辞。

  李爱国将他们送到大院门口,目送吉普车远离。

  虽然立场不同,李爱国还是挺喜欢老山多。

  此人已经身为总顾问,完全可以当一个技术官僚,过养尊处优的生活。

  现在为了人民铁道部,为了匈牙利的铁道运输事业,到处奔波。

  是个值得交的朋友。

  重新回到大院里,李爱国刚坐下喝了口茶水,梁拉娣便带着二毛送来了两斤豌豆芽。

  梁拉娣这阵子白天上班,晚上熬夜改造电动缝纫机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竟然改造了十台电动缝纫机。

  仅仅是改造费用,梁拉娣就挣到了三十块钱,生活状况大为好转。

  “这次又接到几个订单?”李爱国也没客气,让陈雪茹将豌豆芽装进盆子里。

  “只有五个。”

  梁拉娣有些郁闷的说道:“电动缝纫机还是太贵了,有很多住户都舍不得。”

  “梁拉娣,你只是兼职,兼职就该有兼职的摸样。”李爱国道。

  “兼职的模样,你是说有人眼红”

  梁拉娣仔细一想,后背泛起一股凉意。

  她现在每个月靠着改造电动缝纫机挣到的钱,就足以抵得上别人一个月的工资了。

  “爱国兄弟,你提醒得对,我以后会低调一点。”梁拉娣重重点头。

  李爱国清楚梁拉娣这人看上去咋咋呼呼,其实是个聪明人,也就没再多说什么。

  下午的时候。

  李爱国带着陈雪茹去了陈记裁缝铺一趟。

  陈雪茹把老山多的刺绣让陈方轩瞧了。

  陈方轩连连称赞:“没想到外国也有手巧的刺绣工啊。”

  “爹,我听老山多讲过,人家这种刺绣已经是传统文化了。咱们家祖上传下来的发丝绣,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呢。”

  陈雪茹瞪着大眼睛说道:“爹,你能不能教教我?”

  李爱国闻言瞪大眼,上下打量陈方轩。

  没想到这老丈人竟然还会失传的刺绣技艺!

  在后世,世人皆知传统刺绣有苏绣、湘绣、蜀绣和粤绣。

  其实在民风粗狂的大葱省,还有一种风格独特的刺绣技艺,叫做鲁绣。

  《先师孔子绣像》《竹林七贤》《六骏图》《东方朔像》都是鲁绣的代表。

  发丝绣是鲁绣中的极品,在唐代属于艺术贡品。

  在清朝《顾绣考》书中有“远绍唐、宋发丝绣之真传“的记载。

  被大英抢走了的《东方朔像》便是用了发丝绣的技艺。

  发丝绣的特点是人发与丝线的结合施绣,包括人发的单独使用、人发和丝线的掺用。

  绣制工艺复杂,绣制时间长,创作一副作品,动辄需要数月时间,所以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。

  面对陈雪茹的请求,陈方轩显得有些犹豫。

  他出身大葱省的裁缝世家。

  确实从祖辈那里得到了发丝绣的传承,在解放前还自娱自乐,创作了几幅发丝绣作品。

  只是陈方轩很快便意识到,随着洋布的出现,发丝绣这种古老的东西,已经没有了市场。

  靠着发丝绣没办法养活自己,更别提成家立业了。

  陈方轩便放弃了继续研习,拜了一位二把刀裁缝,专心帮人做大褂,做洋装。

  解放后,上面提倡新风气,街道上的群众穿的是工装、列宁服、中山装

  在这种风气下,陈方轩更不可能做发丝绣了。

  “雪茹,发丝绣难度很大,也没有啥大用处,我看啊,还是算了吧。”陈方轩犹豫片刻,想要拒绝陈雪茹。

  李爱国说话了:“发丝绣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,传承了上千年,现在虽然没有市场,却是文化的象征,以后说不定会有人喜欢。

  雪茹是街道办干事,不用靠着发丝绣吃饭,既然她有兴趣,就让她学吧。”

  陈雪茹也说道:“爹,人家匈牙利的历史比咱们短多了,人家都能把刺绣文化传承下来,咱们怎么可能自己放弃呢。”

  陈方轩其实也舍不得发丝绣在自己手里消失。

  见此状况,便点头答应下来了。

  “雪茹,发丝绣跟你以前学过的刺绣技艺不一样。

  发丝绣还可视不同画面运用滚、旋、缠、套、施、乱、切、扣、虚、实等多种灵活针法。你要心细手稳,耐得住寂寞。”

  “爹,你放心,我肯定会把咱们老祖宗的技艺传承下去。”陈雪茹慌忙不迭的答应下来。

  陈雪茹骨子里到底是有做裁缝的基因,现在得到了传承,当天下午便拉着陈方轩教她发丝绣。

  大前门那间小小的裁缝铺里,在陈方轩的指点下,陈雪茹拿着刺绣针开始基础训练。

  在绸缎上,针线在细密的编织中慢慢地蜿蜒着,犹如轻风吹拂的涟漪。

  缤纷的线头交错穿插,慢慢地渲染了深浅不一的色彩,像是在绘制一张美丽的图画。

  图画很美丽,气氛柔和,要是有油画大家在此,肯定能绘制出一副优美的油画。

  李爱国却只感到瞌睡。

  这玩意.确实好看,就是太费功夫了。

  足足两个小时,还没看到一点端倪。

  哪有开大火车上有意思。

  想到明天要去吴汉,李爱国提醒道:“雪茹,我现在回去了。”

  “你走吧。”

  “.”

  看着专心致志刺绣的陈雪茹,李爱国挠了挠头,小声嘀咕:“刺绣这玩意也会上瘾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ejian8.com。课间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kejian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