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四章 那个男人很恐怖的_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
课间小说网 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> 第四百四十四章 那个男人很恐怖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四十四章 那个男人很恐怖的

  六月盛夏,幽燕路愈发炎热,各地州县都忙着救灾。

  在这一片繁忙之中,位于北平城内的刘家宅邸,却是一片寂静。

  自从析津府沦陷,城内一片大乱,刘家的情况也不是很好。

  好在他们投降的比较快,财产得以保全,刘二玄、刘四端、刘五常三兄弟也在官府谋了几个职位。

  像刘二玄现在是修武郎,刘五常是北平府团练使。

  刘四端当初立过功,充当刘三嘏与刘六符之间的联络人,如今是幽燕路转运司府下辖的一个推官。

  可以说虽然刘二玄与刘五常只是没实权的散官虚职,但刘家也有三个实权官员。

  如刘三嘏跑到大宋之后,考上了进士,开始被授予将作监丞,之后任秘书省著作郎,国子博士,秘阁修撰等文职官。

  而刘六符级别更高,他虽然没有考过大宋的进士,但在辽国毕竟担任过宰相,哪怕辽国宰相也分三六九等。

  刘六符担任的南府宰相就是高官中级别最低者,因为南府是管汉人,北府才是管契丹的权力中心。

  除此之外,两府宰相又被两院枢密使分权,上面还有两院大王。

 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即便不包括那些耶律家、萧家的王爷,在实权方面刘六符要排在十多名开外。

  可再怎么样也是宰相,辽国最高权力中枢的一群人之一,至少也相当于大宋某部尚书,而且还是一级机构加候补同知衔的正二品尚书。

  所以他投降过来,级别肯定不能太低。哪怕不给予他同等职务,也应该不能降得太多,最合适的就是某路转运使。

  再考虑到他投降反正的功劳,经过政制院商议,最后赵骏裁定让他担任京东西路安抚使。

  这个职务是庆历二年设立的,主要是在宝元到庆历年间,河南多地发生灾祸,有不少人沦为盗匪,以至于治安较差。

  为此朝廷在内地一些匪患比较严重的路临时设安抚使,负责调动地方厢军,清剿匪患,管理灾情。

  最近几年国泰民安,匪患渐渐平息,大部分地方的安抚使都遭到了撤销,但为了安置刘六符,就保留了京东西路安抚使。

  如此一来,虽然这是個实权职务,而且名义上也是一路大员之首,可由于匪患大量减少,导致安抚使的作用就只有防范灾情,实权大大减少。

  这样级别高,权力少,却又的确是个实权的职务,给予他就非常合适,算是两全其美。

  因而现在刘家六兄弟,除了早逝的刘一德以外,两个闲散官,三个实权官,不能说在大宋门第显赫,那至少也比其他投降过来的幽燕世家好得多。

  此刻除了在大宋腹地任职的刘四端和刘六符,刘二玄、刘四端、刘五常三人齐聚于府邸,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不是很好看。

  偌大的刘府后厅堂屋内,奴仆奉上茶水,倒退着出去,很快屋子里就只有三兄弟坐着。

  沉默片刻,刘二玄说道:“杨转运使已经找我谈过话了,他们应该也找过你们谈话,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?”

  刘五常冷笑道:“我能怎么看?谁乐意谁去,我反正不去。”

  刘四端看向刘二玄茶几上的两封书信道:“三兄和六弟是什么想法?”

  刘二玄拿起那两封书信扬了扬道:“老三和老六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,说是按照朝廷的意思办。”

  刘四端没有说话。

  刘五常急道:“怎么可以这样,我刘家百余年的基业毁于一旦,三兄和六弟就不能跟宋国朝廷.”

  “老五!”

  他话还没说完,刘四端就打断道:“注意你的用词,是朝廷,不是宋国朝廷。”

  刘五常默然了一会儿,冷声道:“不管怎么样,他们想收走我们的土地,把我们的家族迁徙至南方,就不该如此。这样的朝廷,我又怎么能认?”

  “需要你认吗?”

  刘四端冷笑道:“你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,我们是降臣,降臣有什么资格讨价还价?老三和老六在信里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,配合朝廷的一切行动!”

  刘五常怒道:“四兄,配合朝廷的行动?这话你也能说得出?咱们数万亩田地,数千佃农,还有我们在析津五代家业,就这样没了?”

  说着他又看向刘二玄道:“二兄,咱们家现在你最大,本也该你拿主意。伱自己说说,祖宗数代积累的产业就这样没了,你觉得这合适吗?百年后又该如何面见祖宗?”

  他这话一出,刘二玄和刘四端二人都是沉默。

  家族几代人积攒下来,好不容易爬到辽国权力巅峰,一夜之间跌落下去。

  甚至不仅跌落下权力宝座,连家族产业以及人员都保不住,这种滋味谁都不好受。

  要知道他们老刘家也不是一开始就发达,最早时候为唐朝后期的藩镇,卢龙军节度使刘怦。

  刘怦的孙子,也就是他们几兄弟的太爷爷刘守敬是后唐官员。后唐灭亡后刘守敬入辽,最高担任过辽朝南京副留守。

  刘守敬的儿子刘景继承了他父亲的恩补,最早为幽都府文学,之后一路升迁为礼部尚书,政事舍人等职。

  直到他们的父亲刘慎行,家族才算是崛起,当上了北府宰相。

  要知道北府宰相地位就比南府宰相高很多。

  辽国汉人世家当中排名第一的玉田韩家,达到权力巅峰的时候,就是韩家出了一个北府宰相韩德让。

  所以可以说,从他们父亲辈开始,刘家才真正进入辽国的权力中枢。

  他们家老六刘六符四十岁就当上了南府宰相,不出意外的话,以后升迁当上北府宰相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
  并且在耶律宗真这个时代,玉田韩家已经略显落没。

  韩德让没有儿子,被耶律家过继了几个子嗣,但姓却都姓耶律,韩德让兄弟的子嗣也少有登上高位。

  因而可以说张俭死后,刘六符就已经是汉人当中级别最高的官员。

  以后甚至像韩德让、张俭那样继续升迁,当南北两院枢密使,乃至于左右丞相成为汉人在辽朝当中的代表人物也不是不可能。

  然而老刘家花了五六代才走到今天,结果辽宋大战,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,直接把他们给打回原形。

  就好像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,倾家荡产修了一栋漂亮的大别墅,眼看已经完成整个修建工作,就差装修入住的时候,一把大火把你别墅给烧没了。

  这也就是刘家几兄弟能安慰自己,好歹刘六符在宋廷混个安抚使大员当当,不然换心理承受能力差的,怕是得当场自闭。

  不过这几兄弟虽然没自闭,但其实也已经差不多。

  因为现在朝廷希望他们能够起带头作用,与其它燕地世家把土地卖给朝廷,家族迁徙至南方去。

  对于他们来说,这显然是一件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。

  然而沉默了一会儿,刘四端最后还是说道:“按老三和老六的意思办吧。”

  “不行。”

  刘五常坚决不答应。

  刘二玄也面露难色道:“老四,没有回旋的余地吗?”

  刘四端苦笑道:“若是可以的话,谁又愿意背井离乡,远离故土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呢?”

  “唉。”

  刘二玄长叹。

  刘四端摇摇头道:“三兄与六弟既然都这么说了,那显然朝廷的决心很大,冒着与朝廷的决裂的风险,殊为不智。”

  “他们肯定是受了宋国朝廷胁迫,我们凭什么听?”

  刘五常不服道:“现在幽燕百姓都由我们掌管,只要我们不点头,下面那么多百姓谁会听宋国朝廷的话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ejian8.com。课间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kejian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